DB53∕T 1297-2024 桑蚕原原母种继代与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云南省)
ID: |
6E7173A2E9874B19AEE8EE81DF7263BC |
文件大小(MB): |
1.33 |
页数: |
1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1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30,CCS B47,□B53,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53/T 1297—2024,桑蚕原原母种继代与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2024 - 08 - 14 发布2024 - 11 - 14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3/T 1 297—2024,、/ —1—,刖 百,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YN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继芬、廖鹏飞、董占鹏、杨文、杨海、罗顺高、李刚、刘建波、罗智明、李,涛、范永慧、白兴荣、高建华、黎永谋、骆红莲、邓欢、王永生,I,DB53/T 1 297—2024,桑蚕原原母种继代与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桑蚕原原母种继代与原原种繁育技术的繁育流程、繁育要求、催青与卵圈选择、收蚁,和收蚁量、饲育与选择、上族采茧、种茧选择、交配与制种及微粒子病检疫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桑蚕原原母种继代与原原种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78桑蚕原种检验规程,NY/T 1093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NY/T 1492桑蚕原种繁育技术规程,DB53/T 494桑蚕雄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原母种 Original mother spec i es,用于生产原原种和品种继代的蚕种称为原原母种,32,继代 Succession of generation,通过饲育、保护、繁殖,进行连续多世代保育,33,蛾区育 Batch rear i ng,以一只雌蛾所产的蚕卵为一个群体,计量单位为蛾或蛾区,以蛾区为单位,将孵化的蚁蚕作为一个,饲育区进行饲育,称为蛾区育,34,蛾区混合育 Multiple batch rearing,将同一品种(系)、同一批次同日孵化的的蚁蚕混合为一个饲育区的饲育方式,3.5,异蛾区交配 I nterbatch mat i ng,同一品种或同一品系的两个不同蛾区的雌雄蛾进行的交配,36,种性保持 Spec i f ic property remai n,保持优良品种经济及生物学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DB53/T 1297—2024,4繁育流程,4.1原原母种继代,原原母种继代繁育技术流程见图1,42,2,DB53/T 1 297—2024,是否合格,原种繁流程图,5繁育要求,5.1 饲育方式,511每个品系饲育区,51.2每个品系饲育区回,5.1.3每个品系饲育量不少,饲育区,制种前笄区,5.2 种性保持,5.2.1 饲育季节,饲育季节符合以下要求:,a)春用品种应在春季繁育继代,^吧如和不继代;,b)夏秋用品种宜在夏秋季繁育继代原原种,5.2.2 饲育条件,同品系不同蛾区之间,在饲料、温度、湿度、光线,以及各种技术处理等应尽可能一致,5.2.3 防混措施,按以下措施防混:,a)养蚕制种用具按饲育区严格分开使用;,b)同一饲育期不同品系应在不同区域饲育;,c)已饲喂蚕座的桑叶,不应退回桑管或饲喂其它饲育区:,d)淘汰不符合品种性状的卵、蚕、茧、蛹、蛾;,3,DB53/T 1297—2024,e)应指定专人专区负责繁育,若受生产条件限制,同一繁育员可参与多区域工作,但不应该造,成蚕(蛾)混杂,52.4留种要求,按以下要求留种:,a)原原母种继代留种蛾区的病蚕率、族死率、结茧率、健蛹率和普茧率在平均成绩以上,全茧量应,控制在平均值±0.05 g,茧层率应控制在平均值±1%;,b)原原母种区内留种个体茧层量应控制在蛾区平均值±0.10 g,茧层率应控制在蛾区平均值±2%;,c)原原种留种蛾区全茧量应控制在平均值±0.10 g,茧层率应控制在平均值±2%;,d)留制母种蛾区数不超过饲育蛾区数的25%,留制原原种和母种蛾区之和,不超过饲育蛾区数的60%,52, 5双重保种,应符合NY/T 1492的规定,6催青与卵圈选择,6.1 催青,6.1.1 出库时间,应符合DB53/T 494的规定,6.1.2 出库数量,原原种繁育的催青母种蛾数为收蚁蛾数的25倍.3倍,6.2.3催青方法,应符合NY/T 1093的规定,蚕卵转青后,用透光纸逐蛾区包严蚕种,6.2卵圈调查,6.2.1 蚕种浴消前,逐圈调查卵色性状、卵形性状,6.2.2 每个品系随机抽取20蛾,调查不受精卵数、死卵数、再出卵率、生种率、单蛾产卵平均数,6.2.3 催青后期调查转青率,624以上调查记入附录A的表A1,63卵圈选择,依据调查结果,淘汰下列卵圈:,a)产附、卵色、卵形、水引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b)不受精卵数和死卵数>8%的;,c)再出卵率和生种率>5%的;,d)转青死卵率>10%的;,e)产卵数量>(x + s)或产卵数量< (x- s)的,其中G为单蛾产卵平均数,s为品种(品系),内标准差,64品种(品系)内标准差,4,DB53/T 1 297—2024,品种(品系)内标准差按式1进行计算,式中:,G一单蛾产卵平均数;,X,一各单蛾产卵数;,n—调查蛾区数,7收蚁和收蚁量,7.1收蚁准备和收蚁时间……
……